2023-07-19 |
喜迎十九大、争创新业绩、实现新跨越。为了迎接十九大,我们可以画手抄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。
2017年,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,也是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的重要一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。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。开好党的十九大,对我们*,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、开创*新局面,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。在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*发表重要讲话,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,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、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,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,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,深入贯彻落实*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,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,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坚持宏观政策要稳、产业政策要准、微观政策要活、改革政策要实、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,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适度扩大总需求,加强预期引导,深化创新驱动,全面做好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各项工作,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。
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,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,今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。当前,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处于缓慢复苏过程中,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。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,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,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,金融风险有所积聚,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变化,我们要抓住机遇、应对挑战,必须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。稳定是发展的基石,行稳是致远的前提。
在稳中求进中,稳是主基调,稳是大局,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,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。稳,首先是宏观政策要稳,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;稳,关键是市场预期要稳,预期稳,市场才能稳,大局才能稳。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,坚持*改革方向,坚持扩大开放,加强产权保护,维护法治环境,增强企业信心。要加强预期引导,增强政策透明度,提高政府公信力。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,在稳定大局下要不断进取。
特别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防范风险,坚决守住金融风险、社会民生、生态环境等底线,真正做到防患未然、未雨绸缪。只有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到各个方面,强化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,把稳增长、控物价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抓改革、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,才能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,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。
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必须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更好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。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。做好今年工作,必须统筹抓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,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,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。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,虽然有周期性、总量性因素,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,导致经济循环不畅,必须从供给侧、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,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,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,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是以*同志为核心的*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,给出的调整经济结构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。
今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,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:深入推进“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”,既去旧、又育新,既减少无效供给、又扩大有效供给,推动“三去一降一补”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;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广辟农民增收致富门路;着力振兴实体经济,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;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、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。同时,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发展、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三大战略。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切实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,提高劳动生产率,提高全要素生产率,提高潜在增长率,最终落实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。
共享是*的根本目的。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,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。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,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,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想群众之所想、急群众之所急、解群众之所困,在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。新的增长点,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。保持经济增长速度、推动经济发展,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。这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,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、提高长期增长潜力。要按照守住底线、突出重点、完善制度、引导舆论的思路,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,加大脱贫攻坚力度,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,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。